maxresdefault (3)

老爺酒店執行長沈方正談『台味服務』的祕密

服務業必聽的一課:為什麼一泊二食能紅遍全台?為什麼真正的高級服務是「無聲勝有聲」?他用40年實戰,講出服務業最容易忽略的本質競爭力

你以為的高級,可能剛剛好錯了

在飯店產業打滾近40年,從基層一路做到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的沈方正,不談行銷包裝、不談炫技創新,
卻用一連串真實到不行的生活觀察,講出「服務業的底層邏輯」。
他說,真正的台灣味服務,不是昂貴設施,也不是多高的科技,
是你進門時一句「你泡湯了沒?」——這句看似輕描淡寫,背後卻是團隊文化、顧客洞察與場景設計的總和。

這一集,《三聲有幸》的三位主持人——汪志謙、林明樟、陳子鴻,與沈執行長的對談,讓我們重新理解什麼叫做讓顧客回不去的服務。


你以為的「高級服務」,其實離顧客的心很遠

沈方正說,服務的關鍵不是技術,而是感知。例如中餐廚師因為工作環境燥熱,常常板著臉。
他不是去下命令要他們笑,而是每天主動打招呼,讓對方「被允許」微笑。

他把這種領導邏輯延伸到顧客服務。他提到一位在飯店吧台前的家庭主婦,
對著員工說:「在這裡,我覺得我被照顧了。」這不是飯店安排什麼特殊行程,而是每日問候「泡湯了沒?」這樣簡單卻誠摯的關心,讓她感受到被看見。

「飯店可以停,服務不能停」——這句話,不只是他在裝修期間對同仁的叮嚀,也是整個台味服務的核心精神。


一泊二食能紅,是因為「幫顧客想好了怎麼玩」

礁溪老爺的一泊二食不是只靠價格或設施競爭,而是整體體驗設計的成功。
沈方正說:「不是把所有吃的東西堆在一起,而是幫客人想好,下午泡湯、晚上吃飯、再看表演,連宵夜都安排得恰到好處,讓爸爸、媽媽、小孩各自都有空間。」

他還點破競爭者學錯的地方——有飯店想用「一泊五食」來贏,結果搞得客人吃得累、又覺得浪費,反而產生負評。

關鍵不是「更多」,而是「剛剛好」——這是沈方正對服務體驗的終極理解。


從菜市場、餃子館到五星飯店:真正的服務思維,是無處不在的生活洞察
沈執行長從菜市場的熟食攤、餃子館,說到國際級飯店。買涼菜時,
老闆娘告訴他:「這不適合帶便當,要下午來,幫你準備適合的。」這樣的對話,讓他感動,也讓他思考:「怎麼讓我們的服務也能有這種人情味?」

他說,真正的服務設計,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,是從生活中「偷學」、體驗中「體會」,讓設計能落地、服務能被感受。


沈方正的經營心法:服務業,其實每天都在打仗

從每天寫卡片,到與十位員工共餐,從了解員工的家庭背景,到親自面對客訴並「握手轉場」消氣,
沈方正的領導風格,是一種「近身如影、脫身如風」的無聲指揮。

他說:「我們做服務業,看起來是談笑風生,其實是戰爭一樣。」
但這場戰爭的武器,不是冷冰冰的SOP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動與情感連結。


就如同MJ帶團隊的方式也一直在實踐「大家好,才是真正好」的理念:
文化DNA、每月360、CTQ引導性問題、人才九宮格、PA考評…
花數千小時訓練團隊、帶員工上山下海玩樂運動、一起公益回饋、把舞台讓員工發光發熱、把員工當成家人一樣…
反思:員工真的不能當成資產? 有沒有可能盤活這群資產(人)?
MJ:「真正能撐起企業長遠走下去的,不是商業模式,而是一群能信任、能共好、能共撐的夥伴。」


打造抄不走的服務感,是每個中小企業的機會

沈方正的哲學,不只適用於飯店,也深深啟發中小企業主——

  • 當競爭者都在拼價格、拚技術時,你可以拚人情與體驗設計

  • 當客戶越來越不耐煩時,你能否用一個「剛剛好的關心」打動他

  • 當你還在想SOP怎麼寫,他已經教你如何從「生活」裡建立服務標準


最後,借用執行長的金句總結這段對話:

「好的東西,不分享就沒有價值;服務也是一樣,做得好,就會有人為你發聲。」

查看訂單 登入會員